古名:夏侯惇 (xià-hóu-dūn)
字:元让
生卒:? - 220
籍贯:豫州沛国谯(安徽亳州市亳县)
容貌:左眼中箭失明
曾效力过的势力:东汉 魏
主效势力:魏
官至:大将军 高安乡侯 谥曰忠侯
父亲:未知
母亲:未知
配偶:未知
兄弟姐妹:夏侯廉
初平元年(190年),曹操在陈留起兵,夏侯惇担任裨将,跟随征伐。后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,让夏侯惇为司马,另外带兵屯住于白马,升为折冲校尉,领东郡太守。
初平四年(193年),曹操进攻陶谦,留夏侯惇守濮阳。
兴平元年(194年),张邈叛变迎接吕布,曹操的家在鄄城,惇带领部队轻装前往,与吕布在半路相遇,经过交战。吕布退还,但随即进入濮阳,袭击了夏侯惇军的辎重部队。吕布派遣将领诈降,成功绑架了夏侯惇。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,做出了要招兵袭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。劫持人质者害怕,于是放弃人质投降。曹操听说这件事后,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,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。曹操从徐州归还,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吕布,被流矢射中左眼。其后,夏侯惇任陈留、济阴太守,加建武将军,封高安乡侯。当时大旱,蝗虫四起,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,亲自搬运泥土,鼓励将士种田,民众也因此得到了好处,为曹魏军屯之邹型。
建安元年(196年),曹操接汉献帝到许昌,夏侯惇转任河南尹。
建安元年(198年),曹操派夏侯惇救援刘备,为吕布军的高顺与张辽所破。
建安五年(200年),曹操开始与袁绍交战,夏侯惇率部防守敖仓,掩护大军左侧安全。(只见于解放军出版社的《中国军事史》第二卷而不见于《裴注三国志》,是否属实不能确定)
建安七年(202年),刘表使刘备北侵,至叶,曹操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。刘备烧屯假意逃走,夏侯惇率诸军追击之,李典说:“贼无故退,疑必有伏。南道狭窄,草木深,不可追也。”夏侯惇不听,与于禁追之,李典留守。夏侯惇等果入贼伏里,与战不利,李典往救,刘备望见救兵至乃退。
建安九年(204年),曹操攻破邺城,夏侯惇被提升为伏波将军,依然兼任河南尹,被授予可以随机应变处理事务,不受规章限制的权利。
建安十年(205年)高幹举并州反,前河东太守王邑被征,卫固、范先阴与高幹谋。曹操遣夏侯惇讨平,未至,新任太守杜畿已争民心夺回郡大权。河内张晟、弘农张琰等拥众过万响应高幹,后为大军讨平,除钟繇所督的关中军外应包括夏侯惇。
建安十二年(207年),曹操下令统计夏侯惇前前后后的功绩,增加食邑1800户,加上以前的一共2500户。
建安二十年(215年),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张鲁,为张鲁弟张卫数万人拒守阳平关。因轻信凉州从事和武都降人言阳平关易攻,久攻无效曹操无奈下令班师。但夏侯惇和许褚部份士兵,夜间迷路误闯敌营,张卫军退散。辛毗和刘晔把己军已占敌营的消息告知夏侯惇和许褚,夏侯惇不信,亲自视察后再转告予曹操,才得以攻破阳平关。其后大军得以入南郑。
建安二十一年(216年),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孙权。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操班师后被委派统领曹仁、张辽等二十六军,留守居巢,还被赐予著名的乐师和歌舞艺人作为奖励。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曹操部队驻扎在摩陂,经常邀请夏侯惇一起乘车外出,显得格外亲近,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,别的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。后来,夏侯惇被升为前将军,统领诸军返回寿春,改屯于召陵。
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年),曹丕即王位,夏侯惇被升为大将军,几个月后去世,被谥为忠侯,儿子夏侯充继嗣。曹丕追思夏侯惇的功劳,想使他子孙世代都能封侯,于是分出他的食邑1000户,赐给他的七个儿子和二个孙子,都封为关内侯。夏侯惇的弟弟夏侯廉以及儿子夏侯楙素之前就已被封为列侯。夏侯楙还娶了曹操的女儿,就是清河公主,先后当上了侍中、尚书、安西将军、镇东将军,并假节。夏侯惇虽在军队,还经常请老师来授课学习。他的性格清净简朴,有多余的钱财就分给别人,费用不够时就向官府借贷,从不购置私人产业。
魏明帝青龙元年(233年),夏侯惇从祀于曹操庙庭。